欢迎光临蔬菜清洗机|斩拌机|立式反压杀菌锅|巴氏杀菌机|周转筐清洗机专业制造厂家——华体会官网赞助AC米兰官网!
华体会官网赞助AC米兰|体育手机版登录蔬菜清洗机|洗筐机|杀菌锅|巴氏杀菌机|鲜肉切片切条机|酱料炒锅|油炸流水线等食品机械制造商
全国咨询热线:139-6366-4433
热门关键词: ...

【云飞杂记】细菌传之困难重重

时间: 2024-01-07 17:11:40 |   作者: 华体会官网赞助AC米兰

产品详情

  多年以后,蒋介石医官吴麟逊,在回忆录中说,宋美龄用牛奶洗澡,这是齐东野人之语,因为用牛奶洗澡并不舒服,更不能治病。励志社副总干事侯鸣皋跟随蒋、宋夫妇多年,对他们的生活十分了解。他在回忆录中说,宋美龄用牛奶洗澡是坊间传闻,就没有此事。了解宋美龄的人必须要知道,她对自己的生活十分节制。

  宋美龄从始至终保持着饮用牛奶的习惯,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到了重庆,生活不再像南京时优越,但蒋介石仍想方设法让她喝上牛奶。宋美龄一日三餐都饮用牛奶,虽然每次只喝一小碗,但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送奶工只好天天送奶,这在当时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于是人们纷纷产生联想,认为她用牛奶洗澡。宋美龄患皮肤过敏症,随着病情加重,医生告诫她要少用牛奶,于是60年代后,宋美龄就不再饮用牛奶了。

  传闻说宋美龄养奶牛,这是实情。不过,这些奶牛另有所用。在东征和北伐中,国民革命军产生了不少的烈士遗孤,为了把他们抚养好、教育好,特别建立了烈士子弟学校。这些孤儿由于营养不良,宋美龄为增强他们的体质,决定让他们喝牛奶,奶牛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殊不知,这一举动让宋美龄担上了骂名。奶牛场负责人是曹金才,据他回忆,1934年前后,烈士子弟学校的学生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每人饮用一磅牛奶。对于这件事,宋美龄十分认真,有时她亲自到学校食堂了解学生饮用牛奶情况。1937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前夕,她仍惦记孩子们和奶牛的安全。她下令将孩子们和奶牛都迁往重庆。后来重庆遭受日本飞机轰炸,她又把孩子们和奶牛迁到了成都。历史证明,宋美龄在烈士子弟学校首推学生奶独具慧眼。

  据国际乳品联合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6 亿儿童在学校接受牛奶并从中受益,学生奶计划得到政府的认可,并得到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支持。众所周知,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6月1日也是“世界牛奶日”。1998年,经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提议,原国家轻工业局批准,设立“全国乳品营养周”。2000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提出设立“世界牛奶日”建议。联合国粮农组织征求700多位乳业人士意见,确定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今年是第22个世界牛奶日,也是第24个全国乳品营养周,主题是:每日饮奶300克,增强身体免疫力。这也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提倡的“天天乳制品营养伴一生”的具体表述。

  云飞:大概是国际乳品联合会吧。成立于1903年,办公地点设在布鲁塞尔,是独立的乳品行业国际组织。“巴氏杀菌奶”就是在国际乳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首次提出的。

  健客:《细菌传》之前讲的很多东西离今天有点远,离中国有点远。牛奶就不同了,能不能多讲讲中国,多讲讲现在。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乳业举步维艰。”很多文献资料这样描述。奶牛养殖数量少,高产奶牛存栏量低。牛奶的珍稀程度,现在的消费者难以想象。

  云飞:1949年全国仅有奶牛12万头、奶山羊17万只,年产奶量分别为19.2万吨和1.7万吨。12万头奶牛中,产奶性能较好的荷斯坦奶牛仅2万头。1949年,我国奶类总产量21.7万吨,每人每年0.4千克。

  云飞:一袋奶250ml,相当于半斤多一点吧, 1949年每人每年不到2袋奶。

  1949年,偌大的中国只有几个小型乳品加工厂,生产的品种主要是巴氏消毒奶和炼乳。光明乳业、南京卫岗、三元乳业等初期投身乳业的代表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乳业整体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缓慢前行。1959-1962年,各地都呈现出牛奶供应紧张的局面,严格执行凭票定量、定点供应,使有限的牛奶资源供应给最需要的人群。这种紧缺的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期。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说:“当时的乳品市场是提供什么消费什么,巴氏杀菌奶和奶粉凭票限量供应,想给老人或想给小孩买都难。”据说,为了给孩子喝奶,农村和城镇都有在家里养羊养牛的情况,成为那时乳业发展缓慢的缩影。

  1978年无疑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间节点。改革开放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特别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到2001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牛奶产量双双突破1000万吨,2004年双双突破2000万吨,2006年突破3000万吨,6年突破三个千万吨级台阶。

  1984年,内蒙古扎鲁特旗乳品厂引进瑞典利乐公司的片式超高温灭菌机、无菌灌装机以及配套设备。这是中国首次引进灭菌乳生产技术及设备。用该设备生产的灭菌乳保质期可长达6个月,使产在北方的牛奶远销南方市场,改变了北方的牛奶只有做成乳粉才能销往方南方的历史。

  云飞:嗯。当时,以光明、伊利为首的中国乳业在一片混沌的中国牛奶市场中面临着两个致命问题:一是市场——大部分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国人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二是技术——新生奶厂采用传统玻璃瓶灌装,短暂的保质期使牛奶的售出深度依赖于周边奶站。这两个尴尬的问题极度限制了中国乳业的发展,而正是中国乳业的这个难言之隐,给了利乐冲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

  利乐包装是指采用瑞典利乐公司的全无菌生产线生产的复合纸质包装。瑞典利乐公司是一家总部在瑞典的跨国食品生产和包装公司。1951年,它由鲁宾·劳辛和艾力克·瓦伦堡创立于瑞典隆德市。鲁宾·劳辛的儿子汉斯·劳辛1954-1985年接手利乐公司,从7人公司发展到瑞典最大的企业。1983年,鲁宾·劳辛去世时,是全瑞典最富有的人。他的格言是“我们致力于确保安全的食品在任何地方皆举手可得”。在劳辛家族的带领下,利乐迅速成长为全球销售额最大的食品包装公司,曾牢牢垄断着全球90%以上的无菌包装市场,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曾高达95%。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乐就开始以“授权技术给国营造纸厂”的模式为打入中国市场进行试探。其实际掌权人在90年代来华考察时,对当时利乐在中国大陆业务首席代表说:“你首先要做的是让中国人喝奶!”利乐运用自己雄厚的资本在中国人喝牛奶这件事上对舆论引导进行推波助澜。当时的中国奶厂还在用传统的玻璃瓶进行罐装,玻璃瓶不仅笨重难携,而且在运输上也容易破损,售出后还要花费一定精力与成本进行回收和清洗。利乐包装不但可以帮助中国奶厂解决以上痛点,并且利乐的灌装机还拥有数倍于奶厂的灌装效率。更重要的是,利乐包装还可以进一步帮助中国乳业解决一个致命性问题——保质期。利乐包装拥有的无菌、密封、防潮、防紫外线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奶厂在保证牛奶风味和营养的同时,可以使牛奶在常温下的储存时间由几个小时延长到数个月。利乐带着这样的产品线去和陷入困局中的中国奶厂谈条件,没有哪家企业能不为之心动。但打造一条成熟的流水线年代的中国乳业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没钱。只有少数的资金进行购置,无奈的奶厂面对利乐的强大诱惑也只能干看着眼馋。

  这时,早有准备的利乐借此迈出了占领中国市场战略布局的第一步——捆绑协议。利乐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将灌装机以亏本的低价销售给奶厂,同时在合同中进行规定,厂商必须在协议期内购买规定数量的包材,甚至还在一些合同中规定,“不得在未来若干年内购买第三方包装材料”。

  以这种“占坑”方式,利乐精准卡位,迅速在中国销售了1000多条无菌包装灌装线,并且“捆绑销售”自己的包材,几乎占领了中国整个无菌包装市场。利乐帝国当然不傻,捆绑在低价灌装机背后的才是其真正的利益来源——包材。

  21世纪初,据说一盒售价2元的牛奶,有0.45元要付给无菌包装,包装成本要占乳品成本的30-40%,仅仅比牛奶本身低一点点。利乐用一纸合同限制大部分厂商只能和自己进行合作。如果有个别企业选择第三方包材,利乐有另一策略进行应对——终止售后服务。利乐灌装机拥有绝对的专利技术,而国产包材只是仿制利乐的无菌包装,依旧需要借助利乐的灌装机进行灌装。利乐会通过旗下的工程师监视每一个合作厂商,一经发现厂商与第三方进行合作,利乐将会以终止对灌装线零配件供应与维修等售后服务相威胁,牛奶保质期很短,若灌装线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损失将不可估量。这使得中国奶厂在没有一家包材厂能够完美替代利乐的质量与庞大产能之前,不想也不敢得罪利乐。对于制作包材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商,也是一纸禁令,绝大多数供应商,不想失去利乐这样的优质客户,也不敢得罪利乐。

  利乐最致命的武器是其从包装到灌装线余项专利。利乐专业的法务团队会严密监视每一个对手,一旦侵犯了它的专利,利乐将动用法律手段,高额的赔偿金是对手跨入经济赛场的一道天堑。在劳辛家族的统治下,利乐帝国打造的重重困境,使无数竞争者深陷泥潭。

  利乐包装垄断全球,年销千亿,在中国却因洪刚而败落。1988年,30岁的洪钢加盟利乐,随后出任利乐中国大陆业务首席代表。2002年10月,在见过了太多中小厂商不堪利乐高额包材压榨的眼泪,同时又面临着职业上天花板的洪刚,决定离职。洪刚在利乐任职14年,亲自率领团队完成利乐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之后,又亲自率领团队一步步艰难的打破利乐的垄断。

  利乐另一高管——毕桦,在洪刚离职后找到了他,并和他一起分析无菌包装市场格局与利乐在国内外垄断的现状。数次讨论后,与利乐背水一战,在二人心中愈演愈烈。但纵有满腔豪情,在利乐严密打压下,从零起步、无从下手的现实几乎让人绝望。在似乎绝无生机的困局中,一个男人让局面出现了转机。

  事情是这样。利乐入驻奶企,攫取近半利润的现状使得包装行业不少同行眼红。然而研发技术能力薄弱,又只有少数的资金购入国外先进设备,使得多半竞争者成了仿制利乐包装的杂牌作坊。与之相比,泉林造纸厂李洪法选择正面“硬刚”。李洪法投入两亿多资金,从国外购入最先进的复合材料软包装生产线,想打造一个不依靠利乐技术的流水线。愿景虽好,但处境却很尴尬。高速运转的印刷机,只要偏离一点,后面的包装印刷将会全部报废。东西虽好,在利乐的严密封锁下,却找不到熟练的操作人员做相关操作。得知洪刚带着团队打算自己单干,李洪法找到了他。2001年,两人首次见面时,时任利乐中国大陆首席代表的洪刚,还在与李洪法周旋,准备高额收购李洪法的生产线,最后不欢而散,而再次见面时两人已成同盟的友军。李洪法的加入解决了洪刚初创的难题——生产线年,洪刚率队赴山东偏远县城,技术人员激活了先进的生产线,建立了最初的泉林包装。面对利乐5000多项专利技术的壁垒,面对利乐严防死守的供应链,面对敢怒不敢言的牛奶、饮料厂商,如何破局?无数个不眠之夜,洪刚和团队反复思索、反复讨论。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